中医养生

气冲取穴方法 气冲穴的作用

更新时间:2017-11-21 / 点击:160次

  我们人体上共有409个穴位,每个穴位都有不一样的功能,针灸就是靠针扎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效果的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气冲穴位图,气冲取穴方法和气冲穴的作用?

气冲

  气冲穴位位置

  标准定位:气冲穴在腹股沟稍上方,当脐中下5寸,距前正中线2寸。

  气冲穴位于腹部,脐下5寸旁开2寸处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黄帝内经素问·刺热篇》王冰注。

  一说气冲“去腹中行当各三寸”《针灸资生经》。

  气冲穴位置,《针灸甲乙经》载:“在归来下,鼠鼷上一寸,动脉应手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谓:“在归来下一寸,鼠鼷上一寸。”《黄帝内经素问·刺热篇》王冰注谓:“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。”其与腹正中线距离有2寸《针灸甲乙经》和3寸《针灸资生经》二说。今从《针灸甲乙经》和《黄帝内经素问》王冰注定位。

  取穴方法

  仰卧位,在天枢穴下5寸,曲骨穴(任脉)旁开2寸处取穴。

  气冲穴在腹股沟区,耻骨联合上缘,前正中线旁开2寸,动脉搏动处。仰卧取穴。

  气冲穴的作用

  气冲穴意义:体内冲脉气血外出交于胃经。

  气血特征: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。

  运行规律: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,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,小部分循胃经下行。

气冲

  功效作用

  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。

  气冲有舒宗筋、理厥气、调膀胱、调经血,和营血、舒宗筋、理气止痛的作用。

  《黄帝内经灵枢·海论》载有:“胃为水谷之海,其俞上在气街,下至三里。”此穴在气街之处,为气之出路,言其下行冲过肝脾二经,方达三里:同时又与冲脉并行,主治疝气奔豚、妊娠子气上冲攻心。本穴能治呃逆,呃逆不止,即气上冲也,治之最效。

  主治疾病

  气冲穴主治少腹痛,疝气,腹股沟疼痛,偏坠,睾丸肿痛,小便淋沥,遗精,阳痿,小腹满痛,腰痛控睾,睾丸炎,阴茎中痛,阴肿,奔豚,阴茎肿痛,淋沥,癃闭,月经不调,带下,难产,崩漏,经闭,不孕,胞衣不下,附件炎,子宫内膜炎,痛经,功能性子宫出血,不孕症,腹痛,泌尿系感染,前列腺炎等。

  气冲穴主治少腹痛、疝气、腹股沟疼痛。

  气冲穴主治疝气,偏坠,睾丸肿痛,小便淋沥,月经不调,带下,难产,遗精,阳痿等。

  气冲穴主治少腹、前阴等疾患:如小腹满痛、腰痛控睾、奔豚、疝气、阴茎肿痛、阳痿、淋沥、癃闭、月经不调、崩漏带下、经闭、不孕、难产、胞衣不下等。

  现代又多用气冲治疗附件炎、子宫内膜炎、睾丸炎等。

  气冲穴主治月经不调,不孕,阳痿,阴茎中痛,阴肿,睾丸痛;腹痛,疝气。

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:泌尿系感染,前列腺炎,睾丸炎,疝气;

  妇产科系统疾病:痛经,月经不调,功能性子宫出血,不孕症。

  关于气冲穴的相关信息就介绍到这里,现在大家对于气冲穴都了解了吧,想了解更多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识,欢迎大家随时来本网站查阅,我们有最全面的内容。